樹林是主要被樹木所覆蓋的土地,是眾多動植物和真菌的棲息地。林地儲存碳,提供清潔的空氣並提供防洪保護,因此,如果我們要減輕氣候變化的影響,這個棲息地至關重要。在包括香港在內的許多地方,原始的林地在經過數百年的人為砍伐和焚燒等人類干擾後已不復存在。次生林隨後通過生態演替而成,這是一種單向過程,植被從草地變為灌木叢,然後變為林地。演替的速度取決於許多因素,例如土壤的質量,種子到達現場的時間,擾動的頻率(例如耕種、採伐或燃燒)。由於許多樹木種子由鳥類和哺乳動物傳播,因此野生生物和林地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現存的植被是二戰後經過半個世紀恢復起來的次生林。香港的主要植被為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以大戟科、山欖科、桑科、梧桐科、桃金娘科、殼斗科、樟科和山茶科為優勢科,根據生態外貌和物種組成特徵可分為河岸林、低地林、低山林和山地林。河岸林常見於溝谷河溪兩旁和低窪地,主要的物種有水翁、蒲桃、秋楓和香港算盤子。低地林分布於海拔300–400米以下的山麓或溝谷,以大戟科、桑科、山欖科、桃金娘科為優勢科,主要樹種有榕樹、黃桐、山蒲桃、五月茶、九節、土沉香等。低山林主要分布於海拔300–800米的山地,以樟科、殼斗科和山茶科為優勢科,主要樹種有紅楠、短序潤楠、浙江潤楠、黃樟、木荷、羅浮錐等。山地林主要分布於海拔700–1,000米的山地,以殼斗科、山茶科、木蘭科和金縷梅科為主,主要物種有落瓣油茶、厚皮香、木蓮、五列木等。

在古老的村落後方或廟宇附近常有面積小但物種豐富的「風水林」,村民因需要保護當地的風水,不僅不會破壞其中的樹木,還會時常加以保護,使許多物種能在這些樹林中繁衍生息。村民亦會添種其他樹木,種類包括土沉香、樟樹、果樹如龍眼、荔枝和蒲桃,以及大竹叢。

香港的天然山坡亦種植了不少人工林,主要種類有台灣相思、馬尾松、濕地松、桉樹、紅膠木等,而近年山坡植樹亦較多採用一些本地樹種,包括浙江潤楠、黧蒴錐及木荷等。
樹木茂密的大埔滘自然保護區擁有超過一百種樹。短吻果蝠是重要的本地林地植物種子傳播者之一。果子狸是另一重要的本地林地植物種子傳播者。本地樹林可找到各種貓頭鷹(如褐林鴞)的縱影。本地樹林也不乏蛇類,如翠青蛇。啄木鳥棲息於成熟的樹林,影片顯示一隻正在啄木的黃嘴栗啄木鳥。五月茶是常見的本地低地林植物。木蓮常見於本地山地林。本地村民常在風水林種植果樹,如龍眼。木質藤本(如蔓九節)常見於樹林及灌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