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保護協會(TNC)目標是修復香港失去的貝類礁,以增加本地的生物多樣性和魚類產量,改善水質並提升天然海岸防御風暴能力。憑藉TNC在全球 150 多個地點修復貝類礁的專業知識,我們自2017年起帶領后海灣修復貝類礁的科學研究,並與社區各持分者密切合作,制定保育和可持續發展方案。

2021年,在太古基金、海洋保育提升資助計劃 (MCEF) 和當地社區合作伙伴的支持下,我們推出了一個新項目:管理白泥重要的生態棲息地,以保護其自然美景和敏感的生物多樣性。

歷史上,白泥是村民利用傳統底棲方式養蠔的地點。雖然這種傳統的養蠔方法已不再使用,但白泥的泥灘仍然是一個生態熱點,在那裡可以找到瀕臨滅絕的馬蹄蟹和海草品種。然而,白泥目前沒有受到任何法定保護和管理,使其面臨越來越多的威脅,例如不可持續的旅遊業和入侵物種的猖獗蔓延。

以下是此白泥項目的內容,TNC 正在努力提升和擴大我們的保育目標:

  1. 開展沉積物研究、棲息地位置分布、監測馬蹄蟹等科學研究和生態監測;
  2. 開展積極保育管理工作,如重整廢棄的養蠔場、清除外來入侵的大米草、清理水產養殖廢料和海洋垃圾;以及
  3. 通過到學校分享、公開講座、教育參觀、大學生大使培訓、成立教育小組和與當地相關持分者的社區會議,促進可持續的旅遊行為並提高公眾對蠔礁的認識。

截至2023年12月,TNC和一眾義工已在白泥修復了超過6,550平方米的廢棄養蠔場,清除了2,500平方米的外來入侵大米草,同時清除了3,000公斤的水產養殖廢料和海洋垃圾。
白泥位於香港的西北部,面向后海灣。白泥除了是著名的觀賞日落勝地外,更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生物多樣性。白泥是香港的一個生態熱點,具有各式各樣的生境,包括蠔礁、泥灘、海草床、紅樹林和河口。白泥更是瀕臨滅絕的馬蹄蟹和海草品種的重要繁殖和棲息地。歷史上,白泥是村民利用傳統底棲方式養蠔的地點。然而,白泥目前沒有受到任何法定保護和管理,使其面臨越來越多的威脅,例如不可持續的旅遊業、入侵物種的蔓延和使用非法漁具等。公眾推廣和學校考察活動是TNC在白泥實踐「社區保育」模式的重要一環。截至2023年12月,TNC和一眾義工已在白泥修復了超過6,550平方米的廢棄養蠔場。大米草是香港其中一種外來入侵物種。截至2023年12月,在義工的幫助下,TNC共清除了2,500平方米的大米草。TNC培訓大學生成為保育大使,讓學生參與和協助白泥保育工作,包括清理沿岸的水產養殖廢料。截至2023年12月,TNC和義工已成功清除白泥的3,000公斤水產養殖廢料和海洋垃圾。TNC保育團隊定期進行馬蹄蟹調查,以協助監測保育工作的成果。自2021年夏季開始,白泥馬蹄蟹的數量在三年期內呈現上升趨勢。憑着TNC在全球150多個地點進行貝類礁修復經驗,TNC目前正在於白泥將廢棄的蠔田,重新組合為更自然和更立體的結構,供更多蠔苗依附及棲息,並形成礁體,及同時將大部分蠔田的面積修復為自然和空曠的泥灘,改善軟岸生物生長的環境。TNC培訓大學生成為保育大使,讓學生參與和協助白泥保育工作,包括訪問白泥的遊客和推廣可持續的遊客參觀守則。
項目總監 湯詠霖小姐、陳梓健先生、黃樂堯小姐
所屬機構 大自然保護協會 (TNC)
合作研究者 鴨仔坑士多、海塑基金會、下白泥教育中心、香港觀鳥會、香港戶外生態教育協會、太古集團慈善信託基金、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
時期 2021至今
網址 https://www.tnc.org.hk/zh-hk/what-we-do/hong-kong-projects/managing-pak-nai-ecologically-important-habitats/
資助來源 太古集團慈善信託基金 和 海洋保育提升資助計劃

資料來源: 大自然保護協會 (TNC)

organis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