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氏小樹蛙是全港最小的蛙類,1952年被自然學家J.D. Romer於南丫島一處洞穴發現。該洞穴在1953年倒塌後,大家一度以為這物種已滅絕。幸而,科學家在1980年代重新在香港四個島嶼包括南丫島、大嶼山、赤鱲角及蒲台島發現這物種。

盧氏小樹蛙主要棲息在靠近溪流或其他水源的林地,偶爾也可在一些人工的池塘內看到牠的蹤影。牠啡色的身體和枯葉的顏色相近,背部有獨特的「X」型斑紋並佈滿疣粒。雖然牠的指尖均有吸盤方便攀爬,但牠卻喜歡逗留在林地底層。擁有良好保護色的小樹蛙愛藏在枯葉堆或樹叢中,難以被肉眼發現。

盧氏小樹蛙屬夜行性,主要在夜間捕食白蟻和其他昆蟲。每年三月至九月是牠們的繁殖期,求偶時雄性會發出像蟋蟀的「滴滴滴」叫聲,以吸引體型較大的雌性。牠們一般會選擇在靠近林底、水清無魚的溪流或靜水中繁殖,以躲避魚類的捕食。

在1990年代,赤鱲角機場的興建計劃令該地點的盧氏小樹蛙種群出現危機。有見及此,當局聯同專家展開拯救行動,為赤鱲角的小樹蛙進行遷地保育,及後野歸至不同地點,並作長期觀察。有鑑於盧氏小樹蛙獨特的生態和科學地位,牠們位於昂坪的棲息地於1999年被指定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以確立該地點的保育及科研價值。

樹蛙科
學名 Liuixalus romeri
成體尺寸 體長1.5–2.5厘米
生境 靠近溪流的林地
IUCN紅色名錄狀況 瀕危

其他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