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海域的潮下帶淺海生境,除東岸和南岸有岩石和珊瑚外,大多數海床是砂、泥沉積物組成的軟相海底。軟相沉積物的成份於不同地方會有不同變化,而且它亦是決定哪些底棲生物會在這些沉積物中居住的其中一個主要因素。一個生態健全及穩定的底棲生物群落對維持海洋生物多樣性起著重大的意義。海洋底棲生物群落於養份循環內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底棲生物的狀態,特別是固定底內/底棲生物群落,可作環境轉變及受時間影響的生物指標。由於海洋底棲生物群落相對地比較固定,其健康狀況可以反映環境狀況,例如:藻類急速繁殖、人為干擾如挖泥工程對環境的影響。有些底棲物種比較獨特,同時亦具很高的保育價值。其中,於香港沙底海床居住的白氏文昌魚被認為是活化石,被視為無脊椎動物進化到脊椎動物的過渡物種。

香港所記錄的海洋底棲物種隸屬於生物分類的16個動物門:海綿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紐形動物、線蟲、環節動物(多毛和寡毛綱)、星蟲、螠蟲、軟體動物(雙殼、腹足和掘足綱)、節肢動物甲殼綱、苔蘚蟲、帚蟲、棘皮動物、半索動物、頭索動物和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是海洋底棲生物群落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中多毛綱、甲殼綱和雙殼綱的種類最多,佔總種類數目百分之七十以上。

查看物種數據庫的名錄

環節動物門︰多毛蟲及其他環節蟲

多毛蟲遍佈海洋,數量非常多。牠們主要是底棲動物,但當中也有浮游的或居住在自製管內的。多毛蟲所採用的覓食方法主要視乎牠們的身體形態而定,當中包括腐食性、濾食性和捕食性等。潛水員常見到的多毛蟲物種通常都有鈣質石管和色彩斑爛的觸手冠。牠們的觸手冠可從石管伸出並進行氣體交換和攝食浮游生物。

管蟲管蟲

節肢動物門︰蝦、龍蝦及蟹

節肢動物門中的甲殼綱在海洋中十分常見。甲殼動物主要的特徵是其堅硬的外殼、分節的身體及附肢、一對觸角及複眼。牠們會定期蛻殼,使身體可以繼續生長。有些蝦及蟹會與其他動植物共生,如海膽、海參、海葵、珊瑚等。其共生關係視乎雙方的需要而定,大多數會互相提供居所、保護及/或食物等。

霍氏濱蝦蝟蝦逍遙饅頭蟹鴨額玉蟹

軟體動物門

軟體動物門是僅次於節肢動物門的第二大分類組別。雖然軟體動物的形態十分多樣化,但是一般來說,所有軟體動物都有一個共同的基本身體結構:一個有發達感覺器官的頭和一個大而軟的內臟團。軟體動物大多有一個硬殼及腹足,但在演化過程中,牠們的硬殼可能會縮小,藏於體內或完全退化,而腹足也可能會有不同程度的改變及特化。很多軟體動物都是重要的漁業資源,例如墨魚、魷魚、八爪魚、一些雙貝類和腹足類動物等。
東方多彩海蛞蝓節慶高澤海蛞蝓烏賊織錦芋螺

脊索動物門

文昌魚是一種海洋無脊椎動物,成年體的長度為5-7厘米。牠們是脊索動物門中較原始的動物,是唯一屬於頭脊動物亞門的類群。文昌魚在外觀上類似於一條簡單的魚。身體細長且略扁平,肌肉分節,脊索延伸至身體兩端,頭部輪廓不明確。文昌魚在外觀上可能看起來平平無奇,但由於牠們具有脊索、空心背神經管、分段肌肉塊(肌節)和穿孔的咽部(咽裂)區域的獨特結構,所以牠們被認為是現存最接近脊椎動物的無脊椎動物。

白氏文昌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