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是固著的动物,属刺胞动物门,当中也包括水母、水螅、软珊瑚、海葵等动物。「珊瑚」这名词泛指这门里不同的动物,包括石珊瑚、黑珊瑚、软珊瑚及柳珊瑚。我们可按生态功能,把珊瑚分为两大组。那些有共生藻(即虫黄藻)的珊瑚称为造礁珊瑚,而那些没有共生藻的则称为非造礁珊瑚。

香港的珊瑚一般会直接附生在岩石和石床上,沿岸会形成零散的珊瑚群落。因为冬天气温太低,故石珊瑚群落大多位于潮下带,很少会在潮间带生长。零散的珊瑚群落散布在香港及离岛的浅水岩石岸。在所有珊瑚群落中,以东平洲海岸公园的丰富度最高。其他珊瑚丰富度高的地点则主要位于东面及东北面水域,包括海下湾海岸公园、沙塘口山、桥咀洲和娥眉洲。

香港的珊瑚千变万化的形状及其区内多姿多彩的海洋生物,实在是一美丽的景观。而在生物生态系统及社会经济等方面而言,珊瑚都是重要的海洋资源。

查看物种数据库的名录

软珊瑚、黑珊瑚及柳珊瑚群落软珊瑚、黑珊瑚及柳珊瑚群落

石珊瑚

大部分石珊瑚于合适的气候下都能够构成珊瑚礁。石珊瑚的生长是经过长年累月的石灰物质逐渐地在珊瑚生长组织下累积而成的。所以,石珊瑚是由一层一层没有生命的骨骼,以及表层活著且薄薄的细胞组织所形成。经过数以千年的累积,这些石珊瑚组成的碳酸钙基层就能构成珊瑚礁。

香港水域记录到来自30个属84种造礁石珊瑚。这些珊瑚能抵受年中海水温度及咸度的大幅变化,也可抵受不时吹袭的台风。优势物种主要是表复状或团块状的裸肋珊瑚科或鹿角珊瑚科珊瑚。在石珊瑚之中,以鹿角珊瑚生长速度最快,每年可达20厘米。它们主要分布于香港的东面及东北面沿岸水域,多生长于一些浅水及成熟的珊瑚群落。团块形珊瑚则生长缓慢,通常每年少于1厘米。高一米的团块形滨珊瑚群落或已有逾100岁。在热带地区,它们更可长至高达8米,亦即活上千年之久。扁脑珊瑚是香港很具代表性的珊瑚物种。香港不少水域都很容易发现由大型的肉质扁脑珊瑚形成的大片珊瑚群落,部分群体的高度更可达一米以上,所以它们为不少珊瑚群落中最主要的骨干。香港发现的这个物种十分特别,广大的肉质扁脑珊瑚群落从来没有在印度-太平洋一带水域录得,只有在香港水域内才发现肉质扁脑珊瑚群落可以生长得如此广大。

翼形蔷薇珊瑚十字牡丹珊瑚鹿角珊瑚肉质扁脑珊瑚

黑珊瑚

黑珊瑚呈现各种分枝或鞭状生长形态,其中轴骨骼黑色,珊瑚虫则为白、黄、橙或褐色。骨骼表面有小钩或棘刺,让珊瑚虫抓住。有别于石珊瑚之处是,黑珊瑚的珊瑚虫并不能伸缩。目前香港录得有2个属的6种黑珊瑚。它们大多生长在东北水域水深10–20米的地方。

黑珊瑚

软珊瑚

软珊瑚的其中一大特点是它们没有一个坚硬及外在的钙化骨骼(外骨骼)。它们的骨骼为一种针状的骨片,分布于体内。它们通常为滤食性动物,在有海流的地带栖身,部份浅水物种可能拥有共生藻。目前香港最少有来自于14个属的 29种软珊瑚已被辨认和记录。

叶形软珊瑚棘穗软珊瑚

柳珊瑚

同样地,柳珊瑚也有著针状的骨片。 此外,它们更拥有一个由角质状的蛋白物质所组成的主轴骨骼。香港有19个属38种柳珊瑚,大多生长在咸度变化较小的东面水域。它们需要固著在坚稳的基质上,最喜欢生长在水深15–25米的地方。

刺柳珊瑚小月柳珊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