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海域的潮下带浅海生境,除东岸和南岸有岩石和珊瑚外,大多数海床是砂、泥沉积物组成的软相海底。软相沉积物的成份于不同地方会有不同变化,而且它亦是决定哪些底栖生物会在这些沉积物中居住的其中一个主要因素。一个生态健全及稳定的底栖生物群落对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起著重大的意义。海洋底栖生物群落于养份循环内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底栖生物的状态,特别是固定底内/底栖生物群落,可作环境转变及受时间影响的生物指标。由于海洋底栖生物群落相对地比较固定,其健康状况可以反映环境状况,例如:藻类急速繁殖、人为干扰如挖泥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有些底栖物种比较独特,同时亦具很高的保育价值。其中,于香港沙底海床居住的白氏文昌鱼被认为是活化石,被视为无脊椎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的过渡物种。

香港所记录的海洋底栖物种隶属于生物分类的16个动物门: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纽形动物、线虫、环节动物(多毛和寡毛纲)、星虫、螠虫、软体动物(双壳、腹足和掘足纲)、节肢动物甲壳纲、苔藓虫、帚虫、棘皮动物、半索动物、头索动物和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是海洋底栖生物群落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多毛纲、甲壳纲和双壳纲的种类最多,占总种类数目百分之七十以上。

查看物种数据库的名录

环节动物门︰多毛虫及其他环节虫

多毛虫遍布海洋,数量非常多。它们主要是底栖动物,但当中也有浮游的或居住在自制管内的。多毛虫所采用的觅食方法主要视乎它们的身体形态而定,当中包括腐食性、滤食性和捕食性等。潜水员常见到的多毛虫物种通常都有钙质石管和色彩斑烂的触手冠。它们的触手冠可从石管伸出并进行气体交换和摄食浮游生物。

管虫管虫

节肢动物门︰虾、龙虾及蟹

节肢动物门中的甲壳纲在海洋中十分常见。甲壳动物主要的特征是其坚硬的外壳、分节的身体及附肢、一对触角及复眼。它们会定期蜕壳,使身体可以继续生长。有些虾及蟹会与其他动植物共生,如海胆、海参、海葵、珊瑚等。其共生关系视乎双方的需要而定,大多数会互相提供居所、保护及/或食物等。

霍氏滨虾猬虾逍遥馒头蟹鸭额玉蟹

软体动物门

软体动物门是仅次于节肢动物门的第二大分类组别。虽然软体动物的形态十分多样化,但是一般来说,所有软体动物都有一个共同的基本身体结构:一个有发达感觉器官的头和一个大而软的内脏团。软体动物大多有一个硬壳及腹足,但在演化过程中,它们的硬壳可能会缩小,藏于体内或完全退化,而腹足也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及特化。很多软体动物都是重要的渔业资源,例如墨鱼、鱿鱼、八爪鱼、一些双贝类和腹足类动物等。
东方多彩海蛞蝓节庆高泽海蛞蝓乌贼织锦芋螺

脊索动物门

文昌鱼是一种海洋无脊椎动物,成年体的长度为5-7厘米。它们是脊索动物门中较原始的动物,是唯一属于头脊动物亚门的类群。文昌鱼在外观上类似于一条简单的鱼。身体细长且略扁平,肌肉分节,脊索延伸至身体两端,头部轮廓不明确。文昌鱼在外观上可能看起来平平无奇,但由于它们具有脊索、空心背神经管、分段肌肉块(肌节)和穿孔的咽部(咽裂)区域的独特结构,所以它们被认为是现存最接近脊椎动物的无脊椎动物。

白氏文昌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