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开始

香港是一个坐落于北热带边缘的国际化大都市。香港不但以国际金融中心而著称,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尤其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亦常常令人赞叹。据估计,香港拥有约 6,500 个海洋物种和超过 90 种造礁珊瑚。然而,目前香港的沿海珊瑚群落亦受到地区性、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各种压力因素影响。

为提升复育成效及恢复海洋生物多样性,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AFCD)委托香港大学进行了是次研究。在研究中,我们使用 3D 打印技术建造了由陶土制成的人造珊瑚礁盘并投放到海下湾海岸公园的三个地点以积极恢复健康情况较差的珊瑚群落。我们在实验场地珊瑚滩(Coral Beach)投放了二十四个 3D 人工珊瑚礁盘单元,并在这些珊瑚礁盘单元上种植了合共三百七十八 (378) 个珊瑚碎块。同时在修复场地磨洲(Moon Island)及展示场地WWF海下湾海洋生物中心分别投放了四个及五个3D 人工珊瑚礁盘单元并于其上种植了多个不同品种的珊瑚碎块。在十五个月的研究期间,我们每季度监察这些被移植到珊瑚礁盘上的珊瑚碎块的存活率和生长情况。在实验场地,我们录得了1) 珊瑚碎块有非常高的存活率 (97.6%) 和 2) 移植的三个珊瑚属都有显著生长:鹿角珊瑚属(Acropora)、牡丹珊瑚属(Pavona) 和扁脑珊瑚属(Platygyra)的最大线性长度分别增加了 69%、37% 和 25%。这些结果表明,是次研究中使用的人工珊瑚礁盘可以为珊瑚复育工作提供合适的基质以协助珊瑚附著,提高存活率,和促进生长。

为了更好地评估在地处热带边缘的香港使用3D 打印人造珊瑚礁石修复硬珊瑚的效果,尤其考虑到造礁珊瑚生长缓慢的特性,我们现在将是次研究延展到了第二阶段以便更好地 1)延续监察计划以收集更多长期数据,以及 2)结合分子分析技术进一步评估生物多样性。希望两者的结合能够为香港未来的珊瑚保育措施提供见解。

修复后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各种不同的海洋生物。修复后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各种不同的海洋生物。修复后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各种不同的海洋生物。修复后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各种不同的海洋生物。珊瑚碎片在人造礁盘上健康生长。珊瑚碎片在人造礁盘上健康生长。珊瑚碎片在人造礁盘上健康生长。研究人员在进行生态普查。研究人员在进行生态普查。研究人员在进行生态普查。
项目总监 David BAKER博士
所属机构 香港大学太古海洋科学研究所
时期 2020–2024
资助来源 渔农自然护理署

资料来源: David BAKER博士

organisationorganisation

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