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开始

我们对小块红树林作为幼鱼育苗场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该研究包括以下内容: (1) 幼鱼对小块红树林的利用;(2) 开发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来建造支撑育苗作用的红树林结构的数字三维模型;(3) 进行具高彷真性的实验,以评估红树林结构复杂性在保护幼鱼免受捕食者侵害方面的重要性;(4) 开发基于个体的模型来描述幼鱼对红树林结构的使用。

水下视频调查证实,本地的小规模红树林被多种幼鱼种使用。我们使用三种方法(即 Kinect RGB 传感器、摄影测量和激光扫描仪)评估了三种扫描和构建单个红树林数字 3-D 模型的方法的效果。 Kinect 和摄影测量都能够令人满意地捕捉红树林的结构复杂性,而后一种方法在提供最逼真的数字模型方面最具成本效益。

我们选择了三个数字模型以3-D打印来制作与真实个体大小一样的小块红树林。这些模型具有不同程度的结构复杂性,并用于彷真实验,以评估红树林结构在幼鱼与其捕食者之间相互作用中的作用。实验使用两种小鱼和本地红树林常见的捕食者,用视频记录实验评估水位、红树林复杂性和鱼类品种对幼鱼与其捕食者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鱼类种类、水位和复杂性对小鱼的死亡率都有显著影响。

在开发基于个体的模型 (IBM) 以模拟幼鱼群落对小规模红树林的使用方面也取得了核心成就,建立了称为 InMANGROVE的模型。具体工作包括:(1) 将 InSTREAM模型转换为 (Geo-)MASON/Java;(2) 使用调试、测试(Junit、Mockito)和视觉比较技术成功评估正确的代码翻译;(3) 利用异速生长关系推导米埔自然保护区红树林气生根网络的结构复杂性;(4) 在模型中加入潮汐调度,包括谐波潮汐预测程序;(5) 使用 HEC-RAS 进行水动力模拟,以得出米埔红树林的潮位与水深/水速之间的等级曲线。
由香港国际机场制作的项目宣传短片在水底拍摄录捕食者与猎物的关系实地收集实验所需的幼鱼通过摄影测量扫描及 3D 打印制作的高度复杂性模型构建数码 3D 模型处理摄影测量数据以构建红树林根部的数码3D模型
项目总监 李成业教授
所属机构 香港中文大学
合作研究员 Uwe GRUETTERS博士, 彭逸生博士
时期 2019-2021
网址 https://www.joesylee.org/meef-project/
资助来源 改善海洋生态基金

资料来源: 李成业教授

备注︰本文中表达的任何意见、调查结果、结论或建议不一定反映改善海洋生态基金或信托人的观点。

organisationorganisation

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