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开始

香港海域虽然细小,我们却能够在这里找到两种常驻的鲸豚类动物,包括中华白海豚和江豚。前者定居在香港的西面,即珠江河口一带,属于珠江口种群的一部分。带有沉积物的咸淡水通常能见度不佳,所以中华白海豚会利用回声定位来寻找猎物,主要捕食狮头鱼、黄花鱼等海鱼。

虽然被唤作「白海豚」,但是刚出生的中华白海豚其实是灰色的,而成体都是粉红色的。那么这种海豚是不是被改错了名字呢?当然不是。当小海豚日渐长大,黑色素会慢慢消散,从而显露出白色的皮肤。另外,成体活跃的时候,表皮的微丝血管会充血,因此看起来白里透红,就像人在害羞时会满脸通红一。它另外一个中文别名是「印度太平洋驼背豚」,意指它背鳍下方微微隆起的背部。

不说不知道,科学家可以透过海豚背鳍的形状、伤痕和斑纹,来辨别不同的个体。通过这个方法,科学家可以观察中华白海豚的社交行为,从而了解到原来它的群居结构流动性非常大。一个中华白海豚社群平均有34条海豚,但最高纪录达23条。在香港,有纪录年纪最大的中华白海豚为38岁。

香港先后为保护中华白海豚设立了沙洲及龙鼓洲海岸公园、大小磨刀海岸公园及大屿山西南海岸公园。此外,为了研究中华白海豚的死因、生物学和生态,渔护署一直与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合作调查及收集死亡海豚个体的样本。如果你遇见海豚的尸体或搁浅的海豚,可致电1823向渔护署报告。

海豚科
学名 Sousa chinensis
成体尺寸 体长约2.7米
生境 河口
IUCN红色名录状况 易危

其他品种

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