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的市区公园及街边,我们的市花洋紫荆随处可见。紫红色的洋紫荆拥有艳丽的花朵,而每朵花有五条可育雄蕊和一条雌蕊。它的叶子从顶端裂开,如心型一样。由于洋紫荆的花朵状似兰花,让它被授予别名 – 「香港兰」。它的花期很长,几近全年开花。当许多其他植物没有开花时,洋紫荆灿烂的花朵仍然可以使景观亮眼。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洋紫荆背后的故事吧!
在1880年左右,洋紫荆由当时巴黎外方传教会的神父在薄扶林近海岸边发现。神父将发现到的洋紫荆插枝繁殖,繁殖而成的树其后再被移植到香港植物公园(现为香港动植物公园)。它于1908年被当时植物及林务部的监督邓恩发表为新种,并以同样是植物爱好者、曾任香港总督的卜力爵士及其夫人作为其学名的种加词。后来,此花在1965年被选为香港的市花,并作为香港区徽、区旗及硬币的图案。
于2005年,本地学者基于分子证据,确认洋紫荆是红花羊蹄甲和宫粉羊蹄甲的杂交种。现时香港可见的洋紫荆,很可能都是首株种在植物公园的直接子代。由于洋紫荆是不育的植物,因此必须透过人工方式繁殖,如插枝、嫁接或高空压条。嫁接法是指把洋紫荆的枝条连接到其他羊蹄甲属的植物的砧木上。当你下次遇见洋紫荆的时候,可以看看可不可以找到接驳的痕迹!
科 | 苏木科 |
---|---|
学名 | Bauhinia × blakeana Dunn |
成龄树尺寸 | 高8–10米 |
IUCN红色名录状况 | 未评估 |